白朴的诗有哪些,关汉卿的诗有哪些( 二 )



尽管如此, 他还是要远离那车马红尘之地 。 他先到汉口, 再入九江, 41岁时曾北返真定, 路经汴京 。 此后, 再度南下, 往来于九江与洞庭之间, 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(1280年)在金陵定居下来 。 这前后, 可能因为他的真定原配去世, 他曾为妻丧而回到过真定, 逢着这个机会, 又有人建议他去朝中做官, 却被他谢绝了 。 此后不久, 他即返金陵 。 从此, 主要在江南的杭州、扬州一带游历, 直到81岁时, 还重游扬州 。 而后, 他的行踪就无从寻觅了 。

白朴放浪形骸, 寄情于山水之间, 但他却并不可能真正遁迹世外, 对现实熟视无睹 。 加之, 他的足迹所至, 恰恰是曾经繁华一时, 而今被兵火洗劫变为的荒凉境地 。 前后景象的对比, 更激起他对蒙古统治者的怨恨 。 他以诗词来宣泄这种怨恨, 控诉蒙古统治者的罪恶行径 。

元世祖至元十四年(1277年), 白朴游至九江, 再入巴陵 。 九江昔日的繁华, 却被一扫而光, 留在他眼底的是萧条冷落, 他不禁无限伤感地叹息道:“纂罢不知人换世, 兵余独见川流血, 叹昔时歌舞岳阳楼, 繁华歇” 。 至于金陵怀古, 杭城“临平六朝禾黍、南宋池苑诸作, ”处处抒发遗民的心情, “伤时纪乱, 尽见于字里行间 。 ”其感物伤情从笔下款款道出 。

白朴毕竟是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, 尽管他为江山异代, 田园荒芜而感伤、而悲戚, 但他更多地是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伤怀 。 一部《天籁集》, 可以说处处倾诉着他对怆凉人生的感慨 。 他除了用词曲表达他的意志情怀外, 还写下了不少杂剧, 为元代杂剧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才华 。

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, 白朴更具有重要的地位 。 历来评论元代杂剧, 都称他与关汉卿、马致远、郑光祖为元杂剧四大家 。 据元人钟嗣成《录鬼簿》著录, 白朴写过15种剧本, 这15种是: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》、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》、《唐明皇游月宫》、《韩翠颦御水流红叶》、《薛琼夕月夜银筝怨》、《汉高祖斩白蛇》、《苏小小月夜钱塘梦》、《祝英台死嫁梁山伯》、《楚庄王夜宴绝缨会》、《崔护谒浆》、《高祖归庄》、《鸳鸯间墙头马上》、《秋江风月凤凰船》、《萧翼智赚兰亭记》、《阎师道赶江江》 。 加上《盛世新声》著录的《李克用箭射双雕》残折, 共16本 。 现在仅存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》、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》、《裴少俊墙头马上》三种, 以及《韩翠颦御水流红叶》、《李克用箭射双雕》的残折, 均收入王文才《白朴戏曲集校注》一书中 。

白朴的剧作, 题材多出历史传说, 剧情多为才人韵事 。 现存的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》, 写得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, 《鸳鸯间墙头马上》, 描写的是一个“志量过人”的女性李千金冲破名教, 自择配偶的故事 。 前者是悲剧, 写得悲哀怛侧, 雄浑悲壮;后者是喜剧, 写得起伏跌宕, 热情奔放 。 这两部作品, 历来被认为是爱情剧中的成功之作, 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, 对后代戏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。

在我国戏曲史上, 宋、金两代已有了纯粹演故事的戏曲, 但没有剧本流传下来, 我们无从说清楚这些戏曲的情况 。 元代的杂剧, 在故事情节、人物塑造方面, 都发展到相当娴熟的地步, 为我国的戏曲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。 从保留下来的剧作中, 可知其情节曲折, 主题突出, 具有强烈的吸引力;剧中人物, 无论是因享乐而坏江山的唐明皇, 冰肌玉骨、一身娇娆之气的杨贵妃, 还是爽朗果敢的闺秀李千金, 都塑造得各具个性, 栩栩如生 。 以至于现在戏剧舞台上的唐明皇, 还可见到白朴塑造的这一形象的遗风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