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蔬菜】“温室大棚”蔬菜种植技术的科学管理


近几年来 , 大棚蔬菜发展很快 , 对发展效益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。 大棚蔬菜栽培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一种高投入、高产出的生产方式 。 由于大棚特殊的小气候 , 通风透光差 , 棚内温度高、湿度大 , 如果施肥量过大、施肥不当 , 不仅会导致土壤板结、养分比例失调 , 还会引起蔬菜中的硝酸盐、亚硝酸盐含量超标 , 危害人体健康 。 因此 , 在种植大棚蔬菜时 , 棚室温度应该比作物的适宜温度上限再高出2℃~3℃为宜 , 特别是进入深冬季节后 。 如何做好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管理工作:

【蔬菜】“温室大棚”蔬菜种植技术的科学管理

文章插图

【【蔬菜】“温室大棚”蔬菜种植技术的科学管理】加强保温 , 防寒防冻 。 随着气候气候越来越寒冷 , 温度较低 , 还常常出现大风降温天气 , 因此搞好防寒保温工作 , 使蔬菜免受低温伤害是冬季大棚蔬菜管理的关键 。
生产上通常采用多重覆盖栽培技术 , 就是在地面覆盖地膜 , 增加土壤的容热量;在棚膜上盖草帘 , 在草帘上再加盖一层塑料薄膜 , 可防止雨水淋湿草帘 , 有效提高室内温度 。 通过多重覆盖 , 大棚内温度可以增加3℃~5℃ , 具有很好的防寒保温效果 。 如遇强降温天气 , 则要采取临时加温措施(加温时应该注意 , 在温度的控制上应以植株不受冻为原则 , 温度不能上升太高 , 尤其要适当控制夜温) 。
科学悬挂温度计 。 棚室内的温度计多挂在植株上部 , 白天不同部位的空气温度与所处高度基本成正比关系 , 特别是植株繁茂与较高时 。 由于枝叶的遮阴作用 , 由生长点向地面测量 , 其温度下降梯度十分明显 。 采取增光措施 , 增加光照强度 , 延长光照时间 。 其措施有:
一是更换新膜并保持清洁 。 可用绿竹EVA膜、泰光、喜丰等透光率高的农膜 , 并勤擦拭农膜 , 保证农膜表面的清洁 。
二是地膜覆盖 。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应覆盖白色地膜 , 而不要覆盖黑色地膜 。 因白色地膜反光 , 可增强植株中下部的光照强度 , 而黑色地膜吸光 。
三是后墙悬挂反光幕 。
四是及时整枝摘叶 , 增强田间的透光性 。
降低湿度 。 棚内湿度过大是诱发病菌的主要原因 , 所以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降低棚内湿度 。
一是可通过种植行覆盖地膜和操作行覆盖麦草 , 或者全棚覆盖地膜的方法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 , 降低棚内湿度 。
二是可采用两次放风的方法 , 排除棚内湿气 , 同时还能排除棚内有害气体 , 提高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。
大棚蔬菜的种类较多 , 在需肥特性上有许多共同之处 , 主要表现在:
1、需肥量大 , 对某些养分有特殊需求 。 大棚蔬菜较喜硝态氮 , 对钾、钙需求量大 , 对硼和钼比较敏感 。 大棚蔬菜一般生长期长、产量高 , 需肥量大 , 是粮食作物的几倍 , 如蔬菜平均吸氮量是小麦的5.4倍 , 吸磷量是小麦的1.2倍 , 吸钾量是小麦的2.9倍 , 吸钙量是小麦的5.3倍 , 吸镁量是小麦的1.5倍 。
2、土壤溶液浓度高 。 大棚环境相对密闭 , 很少受雨水及灌溉水淋溶 , 所施肥料除被作物吸收外 , 大部分残留于土壤中 , 日积月累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 , 造成养分水分从根部向外移动的现象 , 容易出现缺素症等生理病害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