泥鳅怎么抓,晚上抓泥鳅工具


怎样捉泥鳅 仲春后直到中秋 , 正是泥鳅摄食旺盛季节 , 可用捕捞家鱼苗、鱼种的池塘拉网 , 或专门编织起来的拉网扦捕池塘养殖泥鳅 。
作业时先清除水中的障碍物 , 尤其是专门设置的食场木桩等 , 将鱼粉或炒米糠、麦麸等香味浓厚的饵料做成团状的硬性饵料 , 放入食场作为诱饵 , 泥鳅上食场摄食时 , 网快速扦捕泥鳅 , 起捕率较高 。  
袋捕 此法是根据泥鳅喜欢寻觅水草、树根等隐蔽物栖息、寻食的习性 , 用麻袋、聚乙烯布袋 , 内放破网片、树叶、水草等 , 并放入诱饵 , 放在水中诱泥鳅入内 , 定时提起袋子捕获泥鳅 。
扩展资料:泥鳅为底栖鱼类 , 喜生活于有底淤泥的静水或缓和流水域中 , 如湖泊、沟渠、水库等 , 喜中性或偏酸性的黏性土壤 , 适宜的生活水温为10-32℃ , 最适水温为22-28℃;
当水温在10℃以下或30℃以上时 , 泥鳅活动明显减弱;水温低于5℃或高于35℃以上时 , 就潜入泥中停止活动 。
冬季 , 泥鳅钻入淤泥20-30厘米处越冬 , 到第二年春天 , 水温达10℃以上时 , 才出来活动 。

河里怎么抓泥鳅 迫聚诱捕
即利用药物的刺激 , 造成泥鳅不能适应水体 , 强迫其逃窜到无药性的小范围集中受捕 。 药物可用茶枯(油茶籽榨油后的渣饼 , 先用急火烤热、粉碎 , 装入桶中用沸水浸泡1小时 , 然后泼洒在有泥鳅的池塘、水田或沟渠中 , 用量每亩5公斤左右 。 或用巴豆 , 先将其粉碎 , 调成糊状 , 每亩水面用250克加水15公斤 , 用喷雾器喷洒 。 注意 , 泼或喷洒药物时要留小部分水面不施药 , 以使泥鳅逃到这部分水面 , 然后集中捕捞 。
2、草堆诱捕
此法适合池塘、水库、石缝、深泥等水域和沟渠施行 。 做法是把喜旱莲子草或野杂草堆成小堆 , 放在岸边或塘的四角 , 过3~4 天用网片将草堆围在网内 , 把两端拉紧 , 使泥鳅逃不出去 , 将网中的草捞出 , 泥鳅便落在网中 。 草捞出后仍堆放成小堆 , 以便继续诱泥鳅进草堆然后捕捞 。

3、竹篓诱捕
准备1只口径20厘米左右的竹篓 , 另取2块纱布用绳缚于竹篓口 , 在纱布中心开一直径4厘米的圆洞;10厘米左右长的布筒 , 一端缝于2块纱布的圆孔处 , 纱布周围也可缝合 , 但须留一边不缝 , 以便放诱饵 。 将菜籽饼或菜籽炒香研碎 , 拌入在铁片上焙香的蚯蚓(焙时滴白酒)即成诱饵 。 将诱饵放入2层纱布中 , 蒙于竹篓口 , 使中心稍下垂(不必绷直) 。 傍晚将竹篓放在有泥鳅的田、库、池或沟渠中 , 第2天早上收回 。 此法在闷热天气或雷雨前后施行 , 效果最佳 。 竹篓口顺着水流方向放 , 一次可诱捕数10多条甚至几百条泥鳅 , 而且泥鳅不受伤 , 可作为养殖用的种苗 。

?
泥鳅鱼怎么捕捉 一、笼捕

除了泥鳅入冬休眠以外的均可采用此法 。 一般选用须笼或黄鳝笼捕 。 须笼是用竹篾编成的 , 长30cm左右 , 直径约10cm 。 一端为锥形的漏斗部 , 占全长的1/3 , 漏斗部的口径2~3cm 。 须笼的里面用聚乙烯布做成同样形状的袋子 , 袋口穿有带子 。 鳝笼里则无聚乙烯布 。

在水温18~30℃时 , 捕捞前停食一天 , 且在晚上捕捞 , 效果较好 。 先在须笼、鳝笼中放上可口香味的饵料团 , 如炒米粉糠、麦麸等 , 或是熟肉 , 将笼放入池底 , 1小时后 , 先收扰袋口 , 拉上笼 , 后解开袋子的尾部 , 收获一次 。 采用这种捕捞方法 , 放10~20只/亩须笼或鳝笼 , 连捕几个晚上 , 起捕率可达60~80% 。

当然 , 也可利用泥鳅的溯水习性 , 笼内无需放诱饵 , 将笼布放在进水口处 , 进水时水流冲击 , 在笼口周围形成水流 , 泥鳅即溯水进入笼内而被捕获 。 一般半小时至1小时收获一次 。

推荐阅读